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和美乡村”,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却是极丰极深。
那什么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广告人在做相关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时,应该如何做?
如何理解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新概念,是对美丽乡村和宜居宜业乡村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和”主要强调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体现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等,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美”侧重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包括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的乡村,既具有内在和谐性,又具有外在观赏性的宜居宜业新农村。这个概念的提出,旨在提醒人们美丽乡村不仅指外表的形式美,还有具有良好人居环境,能满足农民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生活追求,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协调发展的农村,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升级版”。
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塑形主要是指人居环境方面,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从村民适用的角度出发,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从专业角度完善基础设施、增设公共设施、整洁街巷等,让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铸魂主要是指文化建设以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和谐共生 守护乡村绿水青山
在进行村庄的规划布局的时候,要吸纳当地村落布局方式,立足乡村地域特征,科学合理规划乡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同时还要尊重村庄中现有的池塘、山坡以及植被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一些人工景观,尽量和当地的乡村环境融为一体,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做法。
“和”而不同 突出乡味、体现乡韵
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乡村景观,这些景观反映了乡村特有的地域性特点。
从自然景观来讲:必须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原则是以创造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充分尊重地域景观特性对于农村风貌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从人文景观来讲,景观规划设计要深入农村的文化资源,如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名人典故等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农村人文品味,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融“和”无间 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
需要保留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赓续红色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保留民族特色等,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增值,促进,让乡村文明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乡村精神堡垒、宣传文化栏,大体量的像村史馆、家风馆、农耕展厅、农博馆、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等等,都是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在设计建设时,要充分尊重村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从中提炼出让村民认同、感知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应该是一种“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西,它可能是本土的建筑材料、可能是民族图腾、可能是生活素材.....并将这种文化符号,予以升华,并应用于村落的景观环境、交通指引、建筑形态、以及各类精神文化载体中,让其成为一个村落的代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