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关于学校“灰空间”建设
阅读次数:70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6-28 14:58:58

学校“灰空间”设计——打破墙的禁锢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尤其是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等目标的引导下,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逐渐从教室向整个校园拓展,甚至突破“围墙”束缚向全场景伸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交往式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校园灰空间或成为开展这种交往式学习的主要场所。

01何谓“灰空间”

“灰空间”(Grey Space)又称“泛空间”,最早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合的目的,通常包括檐下空间、入口门廊、柱廊等。

微信图片_20250628150011.jpg

在校园里,灰空间随处可见。如学校入口广场、教学楼入口门厅、会议室外走廊、教学楼连廊、教室外空间、宿舍食堂入口等等。对于学校来讲,灰空间是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是赏心悦目的休闲场地,是自由自在的交流平台。因为这一空间不是相对开敞的,也不是相对封闭的,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内与外的界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随意的、丰富多变的空间形式,也为教育和技术的创新打开了任意门。

微信图片_20250628150019.jpg

教育改革要从空间“卷”起,有效利用校园灰空间,增强“空间赋能于学习”是未来学校设计的趋势之一。


02价值与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628150241.jpg

· 促进非正式交流与社会交往

为学生、教师提供课间、课后偶遇、闲聊、小组讨论的场所,是形成校园社区感和归属感的关键。这种自发的社交是正式课堂和活动无法替代的。

· 提供休憩与放松空间

是学生课间短暂休息、晒太阳、发呆、缓解学习压力的理想场所。

· 激发活力与创意

灵活的空间容易吸引学生进行自发的小型活动(如快闪表演、作品展示、社团招新等),充满不可预知的活力。

· 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将传统上被忽视的“边角料”空间(如连廊下、台阶旁)激活为有价值的活动场所。

· 连接与过渡

作为建筑内部与外部广阔校园环境的“缓冲带”和“连接器”,使空间转换更自然流畅。

· 丰富空间体验

增加了校园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避免了单调的室内外二元划分。

· 适应气候与环境

在炎热、多雨或多风的地区,灰空间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可能性。


03关键原则

微信图片_20250628150544.jpg

· 可达性与可见性

位置要方便到达,视觉通透,让人容易发现并愿意进入。

· 舒适性与庇护感

提供必要的遮阳、避雨、挡风设施。地面、座椅等要舒适耐用(考虑材质、高度、靠背)。

· 灵活性与多功能

空间布局和家具设计应支持多种活动模式(独处、小群交谈、稍大聚会),家具最好可移动或组合。

· 激发停留的设施

设置充足的、舒适的、形式多样的休憩设施(座椅、台阶、矮墙、吧台桌)。

· 良好的微气候

利用自然通风、遮阳设计、甚至考虑局部供暖(如寒冷地区阳光充足的灰空间),提升空间在不同季节的舒适度。

· 景观渗透与互动

将绿化、水景等自然元素引入灰空间,提升环境品质。

· 照明设计

良好的夜间照明至关重要,确保安全和延长使用时间。

· 标识与活力激发(适度)

可以设置信息栏、艺术装置等,但避免过度设计或功能固化,保留其自发性。

· 维护与管理

设计需考虑后期清洁、维护的便利性。

04功能空间

(1)门厅——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楼、综合楼等独立建筑的门厅,不仅是校园室内外环境的过渡空间,更是一种心理关系的过渡空间。

门厅,是师生间除教室等教学场所外,相遇最多的地方。在这里,刚性空间向柔性空间过渡,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这里既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满足多种需求的功能空间,也可以成为校园文化的意境空间,创造出自由开放的教与学氛围。

微信图片_20250628150549.jpg

(2)架空层——无边界学习空间

谈及校园活动空间,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广场和操场这样的室外场所,但由于运动区与教学区域相距较远,无法满足学生短时间的课间活动。架空层,便打造了一个学生不用离开教学楼也可适当活动的场所。

校园建筑里的架空层,主要源于南方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半开放式空间为其周围空间所共享,这种空间的共融性决定了灰空间环境的多样性,受益于相关空间资源的相互补充与组合,加之多样性环境的复合、延展,灰空间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承载多元化教学活动。

在这里,充足的阳光、宜人的绿化、清新的空气、舒适的座椅依靠物等设施成为必须的因素,师生可以在这里进行短暂的运动,可以“畅游”书海,也可以坐在角落让思维暂时的放空。

微信图片_20250628150752.jpg



(3)一体化廊道——集约式功能与管理

学校的走廊空间(走廊、楼梯间等)是师生的必经之地。如果只保留最原始的交通功能而不具备美感,可能会使得师生毫无驻足停留的想法,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欲望。

因此,走廊空间的合理设计与布置,就显得特别重要。比如,适当的座椅、简单的装饰,可以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绿色植被的布置,可以使整个环境空间更加贴近自然;墙面互动展示区的设计,则可以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新方式。

微信图片_20250628150805.jpg


(4)活动平台——重构无边界学习

活动平台是教学场地与外界的过渡空间。校园中比较大的活动平台通常是学校的各个小广场或者运动操场等地。它们距离教学场地较远且完全属于户外,并不利于学生课间的短时活动。

通过设计,让空间焕发生机,不再是被闲置的灰色空间,而是成为承载多元功能、传递人文关怀、激发活力的场域,为不同场景下的使用者创造有温度、有价值的公共体验。

微信图片_20250628150811.jpg